雖然已經過了一個多月,但還是想跟大家分享我們在寒假期間,與孩子們的寒假一日遊。 這次的一日遊,我們大家一起去三峽的隆恩埔據點和鶯歌陶瓷博物館、鶯歌老街,社工柏祥在出發前和孩子提醒到:「我們帶大家一起出遊,常常不會有什麼規定要求,覺得大家要練習自己負責。好比說我們通常不會要大家倆倆一排,但沒有各種規定就會容易有意外,像是上次有人路上聊天沒一起上公車。為了我們相愛的彼此可以開心的出去玩,所以要互相提醒,且也別忘了自己是據點的一份子,一起出去就是一個集體,會集體的被看待,也得互相配合。」 於是,據點的社工、志工們就與19個小孩一起出發了!沿途的風景就是認識小孩的風景,聊到火車,孩子就說著她以前跟媽媽搭火車到哪裡,聊到談戀愛,孩子就說著她怎麼跟男朋友相處,我們一起討論交往時如何溝通互動,而不是說:「你還小,談什麼戀愛。」因為我們清楚知道,大人的禁止只會讓這些事情隱匿起來,而不是不會發生。 我們第一站是到兒少希望協會的隆恩埔據點,社工Aki跟我們介紹由他們與孩子一起繪製的繪本《mata no wawa 娃娃的眼睛》認識朋友在部落的生活文化,淑琳跟大家介紹包水餃的野菜食材,以及「原住民的掌聲」,大夥發揮各種創意包了鍋貼、小籠包、各種形狀的水餃,甚至有人偷偷包了好幾個「皮包皮」。以原住民為主的隆恩埔據點和我們在萬華的新安據點很不一樣,有孩子認真的說:「他們沒有貓砂,我們有貓砂。」也有孩子羨慕的說:「他們有籃球場,我們沒有籃球場。」用身體感受著生活彼此的不同。 第二站是鶯歌陶瓷博物館,有的孩子跑到博物館的水池邊玩,社工向孩子們做了提醒,並開玩笑說:「如果跌下去被罵,我會裝作不認識,然後說哪裡的孩子這麼沒教養!」後來還是有小孩跑到水池邊,果真被博物館館員責備,孩子透過實際發生的事,然後經驗到各種滋味。 後來我們到鶯歌老街走走,等公車時社工發現一個少年的包包上有個類似電子零件的小東西,問他包包裡怎麼有這種東西,他說他從機車上拆下來的,可以拿來充手機的電,並開始跟社工分享說那是什麼,以及為什麼可以充電,跟工科絕緣的社工一點都記不得這些東西,問少年高中想唸這個嗎?他說:「我不會唸高中,反正也不會畢業,想要自己學就好。」社工又問他學了以後想修理什麼?他認真的想了想,回說:「不知道。」雖然是不知道,但他認真想的時候,突然覺得貼近了他,因為以前對他的印象就是抽煙很屁、講話很大聲又很愛搗亂的一個,但那個時候有種覺得真是個了不起又讓人崇拜的傢伙。有時候大家一起出去走走,重點大概也不是看了什麼風景,就是有這種機會拉近關係吧! 另一個孩子出遊時的有趣經驗是,她在逛鶯歌老街時想逛的店都是古董店,裡面都是玉、水晶、花瓶之類的,可能跟她媽媽是做古董生意有關,不過走進這些古董店時她都想用手摸摸看,社工只能在她即將出手的那刻趕快說:「我們用眼睛看就好了哦!」對文字數字理解較差的她,看著一個大花瓶的價目卡寫「20萬」就問說:「這個是20塊嗎?」讓老闆也忍不住哈哈大笑,社工則是又捏了一把冷汗呀哈哈哈! 相較於一般學校或安親班帶小孩出遊,我們這樣半放生狀態,就跟在據點一樣,是希望跟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學習,在一定程度內讓小孩自己去面對可能被博物館管理員責罵、被店員白眼等狀況,親身經歷過的才會比較知道是什麼滋味,而我們大人也一起承擔這些壓力,撐出一點點給孩子自由的空間,不是這麼快就說什麼不可以,讓小孩有所體會,我們再一起面對、討論、想辦法。且我們相信我們不可能都是正確的,每個人的方式也不盡相同,我們都在學習面對變動的生活與世界,發展成為能做自己又能互助的人。
top of page
bottom of page
Opmerkingen